账号:
密码:
肉文屋 > 武侠仙侠 > 一剑平天 > 第十一章 暗示招揽 关尹之后
  吕文德话里有转换门庭投效之心,但史嵩之却并没立即露出招揽之意。他此时初登相位不久,虽此次襄阳大捷让他稳固了相位,但自史弥远后,继任宰相皆兼枢密使一职,军政大权一把抓,本就权柄极重,若再有实际重兵掌握在手,极易遭忌。
  但他却也晓得,值此乱世之秋,有实际兵权在手,才会更有话语权,否则他便是职位再高,升任太师等位职最高的三公,没兵没权,底下也不会有多少人真肯听他的。他能登得相位,也是之前经营襄阳十余年,有实际的政绩与兵权在手,在整个南宋朝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力,否则凭何能入得皇帝法眼。
  只是为获取相位,他便不能够再把襄阳的重兵掌握在手中,否则任宰相兼枢密使,再有实际兵权在手,极易遭帝王之忌,皇帝也不会放心让他为相。为了相位,他也等于是主动放弃了原本襄阳所经营的一切。现在吕文德带襄阳大捷之功有主动投效之意,他心中自是十分心动。只是明面上却不好答应,免得落人口实,引起皇帝猜忌与朝堂对手攻奸他的把柄。
  但他知晓有实际兵权在手的重要性,虽未明面答应,但之后与吕文德的交谈中,话里却颇有暗示。甚至连带着对尹治平,也暗示了一把招揽之意。
  只是尹治平却没有什么做宰相门客的心思,他此来临安,为方便传教,是有想交好朝中诸大臣的心思。史嵩之作为当朝宰相,自然是极重要的交好对象。但这是建立在身份对等的互相交情上,他绝没有自甘居门下,替人跑腿卖命的想法。
  或者这些朝中大臣们不会太把他这么一个徒有武力的山野道士看在眼中,但来自于后世的他,可不会太在乎这些人的身份。便是当朝皇帝,他也不会多在乎其身份与地位的尊贵。无论这些人究竟有什么身份与地位,在他心里,都是把自己视之为与对方平等对待的。
  而且他的交好是为日后传教时行事方便,却并非是必须。他可不会因存着交好之心,人家逼到头上来了,他还会一味隐忍,委曲求全地不敢得罪。既没这心思,交好又非必须,并不怕因而得罪史嵩之,尹治平哪里会应他?而史嵩之的招揽又只是暗示,他便干脆揣着明白装糊涂,故作听不懂,将其无视之。
  尹治平装糊涂,史嵩之却也没法。他这招揽既没挑明,却也不好强令对方做出答复。不过他对于尹治平本就没有太多看重,并没有非招之麾下而不可的心思,只是顺带为之,这时尹治平装糊涂不懂,他也只是心里不悦地暗道句“不识抬举”,便即作罢。
  史嵩之能做到这般位置,也并非没有容人的雅量。而对尹治平这一介武夫他本也就没有多看重,当下心中不悦地暗骂一句后,便也懒得多作计较。
  其实他便是有心想计较,也不敢过分计较。这道人能于十万蒙古大军中斩杀其主帅忽必烈,不管有几分真假,想必武功都是极高的。这些江湖武人,他以前也是曾有接触过的,当真是有“一言不合,就敢血溅五步”的人物。若真计较太过了,被对方记恨,一怒拔剑想要杀他,他晚上可也睡不安稳。既然话没挑明,他便也揭过不提,当下面上容色不改,仍是面带笑容地与二人谈话。
  尹治平也是面不改色,言笑自若,对于有可能得罪了这当朝宰相,心中丝毫不惧。他既无求于史嵩之,自然也就不怕得罪他。能交好固然好,不能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闲谈一番,史嵩之饮了一杯酒后,忽问尹治平道:“听闻尹道长乃是文始真人关尹子之后,却不知是真是假?”
  文始真人关尹子,乃是道教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大大有名的人物。其人名尹喜,乃先秦时的人物。尹喜擅观星望气,他曾于终南山结草为楼,每晚于草楼上观星望气,将之称为楼观。这也是后来的楼观道派得名之称,楼观道的祖师便是尹喜。
  尹喜曾在周朝担任函谷关关令,他任关令时,某日望气,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遂前往相迎。不久老子乘青牛至函谷关,尹喜迎老子入官舍,以师事之,求肯指教,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骑牛而去。之后,尹喜便辞去官职,归楼观按老子所授经法用心学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留世,因其号文始,遂又名《文始经》。
  北魏、隋唐年间,楼观道派曾盛极一时。尤其唐朝时,唐朝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先祖,十分尊崇道教,而且李渊起义反隋时,曾得楼观道派支助,所以李渊立唐称帝后,对楼观道也特予回报青睐,敕修楼观宫宇,并赐田土十顷以充基业。后来历代皇帝,对楼观道也多有赏赐,直至安史之乱,楼观道也随唐朝而至衰落。
  楼观道派也是建在终南山上,虽因唐代安史之乱后衰落,却也一直有些道士守观。只是未能再得唐朝时那般获朝廷荣宠,一直默默无闻,道观也年久失修,十分破败。观中道士也是不多,香火寥落。
  王重阳于终南山立全真道派时,是另起山头,到全真派兴盛时,第一步便最先把同在终南山的楼观道并入了全真教,成了全真教在终南山上除重阳宫外的另一处别院道观,道观中的原来的楼观派道士也都悉数转为了全真道士。
  尹治平现在的本职便是道士,对于道教史上大名鼎鼎的关尹子自是知之甚详,尤其尹喜当年也是在终南山隐居修道,而后来尊尹喜为祖的楼观道派也是全真教兴盛后所并入的第一个道派。
  至于史嵩之所问的这个传闻,老实说,尹治平还真不知道自家祖上是哪一位。虽然跟关尹子尹喜同样都姓尹,但可未必就是一家。这个传闻的由来其实还是缘自于襄阳的说书先生们。
  古代十分讲究一个出身,更喜欢认名人为祖,好像是名人之后,就显得自家高贵一些。为何唐朝得天下后,认老子为祖,便是这个道理。襄阳的说书先生们已经开始编排起了尹真人的生平故事,为了给尹真人找一个不凡的出身,说书先生们不但说他是吕洞宾转世,还攀缘附会了同样姓尹的尹喜身上,说他是尹喜之后。
  尹治平在襄阳听到这个说法后,却也没反驳,反而默认了。所谓入乡随俗,既然古代讲究出身,有人给他找上了,那他认了就是了,接下来的临安行事,有这么一个关尹子后人的身份,也算是能抬身价的。李唐能认老子,他就能认关尹子,反正也没人能查证清楚。
  这时史嵩之问出来,尹治平毫不脸红地含笑点头道:“不敢有瞒史相公,幼时听家祖所言,先祖确实是尹文始,我们这一支祖上自汉时由天水郡迁出。其后多有辗转,至唐时,始定居沧州。至我父亲时,又徙居莱州。”
  尹喜乃是天水郡人氏,尹志平祖上也确实是一直世居沧洲。不过他中间的什么汉时由天水迁出,其后辗转,至唐定居沧州,便完全是襄阳时说书先生们的编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