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肉文屋 > 穿越重生 > 大秦嬴鱼 > 大秦嬴鱼 第177节
  汤榆急道:“荀子勿要乱说,在下忠于主君,天地可鉴,他定下的政令,在下绝对不会更改半分!”
  荀子看着汤榆,意有所指道:“那就放归赵人,不要让安平君失信于赵人,失信于天下人。”
  汤榆额头都要冒汗了,荀子这老狐狸,怎么说着说着就将主君的信义和天下人扯上了?
  荀子似是看出了汤榆的不以为意,他肃正了脸色,郑重道:“安平君留下这些俘虏,意在天下人。他如今是如何对待与秦国有死仇的赵军俘虏的,将来秦国就会如何对待天下百姓。天下百姓看到这些赵军俘虏在秦国的治理下是如何安居乐业的,他们就会向往秦国的王治,若有一天,秦国去攻打他们的国家,他们也不会惧怕秦国,就是因为有赵国的这些俘虏在前为例啊。”
  “汤公,你以为安平君的眼睛,只看到了一个赵国吗?当明日六国归于秦的时候,他们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做新秦人,安平君已经谋划好了,汤公以为老夫说的对不对?”
  在这个秦赵交战之际,放归赵国的俘虏,不仅是对赵国的蔑视,更是在向天下百姓送出去一个信号,统领你们的王室虽然败给了秦国,但你们这些平民百姓并不会被杀死,相反,你们会得到优待,你们仍旧可以和自己的亲人一起过着比之前更安定的生活,你们是有看得见的光明的未来的。
  汤榆就要被说服了。
  荀子继续道:“老夫会与这些俘虏一起归赵,劝说赵王收兵,不要再与秦国攻战。”
  汤榆心下突的一跳,道:“我秦国并不怕赵国的攻打,荀子还不是不要去赵国冒险了。”荀子可是主君看中的秦国文教领头,礼学大家,他要是跑去了赵国,汤榆没法跟主君交代。
  荀子笑道:“既然是老夫主张将赵人放归,老夫理应止戈秦赵之争,汤公尽可放心,若是不能说服赵王......”
  荀子想说,若是不能说服赵王退兵,那老夫就死谏,但他还没说完,已经听出他话里意思的汤榆那是真的被吓住了,若荀子真的死在了赵国,不说赵国会不会遗臭万年,就是他秦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大儒,那可是无可比拟的损失。
  毕竟,几百年了,才只有这么一位大儒来秦,无论是秦王还是主
  君,对荀子的到来都是惊喜非常的,不能让他离开秦国,更不能让他死在赵国。
  他忙道:“不不不,荀子,在下答应放归赵军俘虏就是了,您可千万不能去赵国,您年纪大了,经不住来回奔波折腾,您放心,赵人我会放回去,赵国的十万大军,我也会打回去的。来人,送荀子回府......”
  荀子被人颇有些送“瘟神”的味道给送回自己目前居住的府邸,心下嘀咕,这个汤榆真不讲礼数,然后他就听到了“凡愿意回归赵国的赵人,可带着自己的应得财产,归赵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明告。
  荀子叹息一声,看向赵国邯郸的方向,心道,赵国,他的母国,此战之后,将再无力与秦国争霸了。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尤其是有秦王命郑安平为将这个失误在前,如今河内的征战,完全就是由王陵和汤榆说了算。
  所以,汤榆决定放归赵人,可以不先报告给秦王,自己和王陵这个将军商议之后,就直接出明告了。
  王陵站在荡阴城墙上,看着背着包裹,散着及肩发,陆续走向赵国军营方向的俘虏。
  王陵问道:“归赵的俘虏有多少?”
  汤榆:“不到十万。”
  王陵诧异:“只有不到十万?”赵军俘虏可是有不下于三十万,怎么只有不到十万选择离开?
  汤榆笑道:“是,是不是很出乎意料之外,说实话,我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呢。”
  他还以为所有的赵人,包括哪些已经寻找到家人,在河内定居下来的赵人,也会一起离开呢。毕竟,他给的明告,是所有的赵人,不只是没有寻找到家人的赵军俘虏。
  王陵却是不大乐观:“留下的那些人,不会是故意留下来被刺的吧?”他修兵,是兵甲,对儒家的那些仁啊义啊,不感兴趣。
  汤榆苦笑:“那就只能赌一把了,你也看到了,这些赵人,其实与我们秦人百姓,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天晚上,被抓到的赵人不反抗的姿态,已经在无意间占据了大义,就像荀子说的,如今的秦国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
  强国,就要有强国的姿态,大国,就要有大国的信义。
  就算这十万赵人归赵后继续攻打秦国又能
  怎么样呢?
  如今的秦国,谁也不会惧怕,更不会惧怕这区区十万人。
  汤榆问道:“将军打算什么时候收复安阳?”
  王陵笑道:“春耕之前,定能收复。”
  汤榆笑道:“那么安阳的春耕种子,我可就先留出来了。”
  王陵看向安阳的方向,豪气干云,仰天大笑道:“尽管留出来......”
  赵王听说有十万赵人居然归赵,大喜,以为是之前他派出去的间谍起了作用,策反了这十万赵人,杀出秦地归赵的。
  赵国间谍:大王,我们想方设法的进入了俘虏乡,还没寻找到利用三寸不烂之舌的机会呢,就被钓鱼一锅端了......
  赵王当即下令,要这十万赵军卒迅速归队,反攻秦国。
  但是,他的王令被驳回了。
  他的王令,被一群庶民,给驳回了!
  赵王一开始疑惑,后来是愤怒,再后来,就是恐惧。
  那些归赵的俘虏回复他们的王,道:“秦人明知道放他们回归赵国,一定会去攻打秦国,还能让他们带着财产归赵回家寻找失散的亲人,他们虽然是庶民,但也愿意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们可以听从王令去征战,去攻打燕国,攻打齐国,攻打魏国和韩国,但他们此生,不会再去攻打秦国。”
  这些被放归的赵人,绕过了赵国攻秦的大军,绕过了邯郸,有的结伴而行,有的独自行走,朝自己的家乡而去。
  在王陵发动反攻,收复安阳的时候,魏国又增兵五万,彻底将王翦的军队赶至了大河岸边。
  王翦与信陵君的对战激烈也不激烈。
  王翦只有十万大军,信陵君却有十七万大军,他之前带领的五万军队并没有调到主战场来,而是退至陶郡境内,防止魏军分兵去攻打陶郡。
  他们作战,毕竟是在魏国境内,魏国可以随时征兵,补充兵员,秦国却不能,而且,两军交战,粮草消耗是一个大头,另一个大头,就是武器的消耗,如今王翦手里只有十万军卒,光与魏军周旋防御就已经很吃力了,根本匀不出人手和时间去修补破掉的铠甲和戈矛。
  所以,王翦并不与魏军硬碰硬,而是打迂回战,尽量保存己方的实力,他是在等王陵
  解决了赵国之后,再回兵来攻打魏国。
  当然,这期间,能等到秦国国内的援军最好。
  信陵君进攻,王翦就防御,信陵君若是进攻的太猛烈了,王翦就主动迎敌,与魏军硬碰硬的冲杀一回,双方各有损伤。
  魏王焦急,继续向战场增兵五万,有了这五万兵力的加入,原本秦魏渐渐互为平衡的战局迅速崩塌,一举将王翦推至大河沿岸。
  秦魏两军正在鏖战的时候,由蒙嫣和率领的十万援军终于到了,与王翦一起,重新守住了最后一道大河防线。
  此时,河内有了王陵的十万大军做支援,一路将剩下的赵军驱赶到了洹水以北,收复安阳。
  是驱赶,而不是砍杀,就是为了做给留在秦国的赵人们看的。
  而且,这些攻秦的赵人,实在是,太不像一个强国能组建出来的军队了。
  王陵实在想不明白,赵王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由老人和女人组成的军队?
  赵国,难道真的已经没有男人了吗?
  赵王苦笑,赵国有男人,但赵国的男人,都去守北方的防线去了。
  要不是形势实在太好——安平君和武安君纷纷离开河内,而且都被秦王冷落——赵王也不想组建这样一支杂牌军,徒惹人笑话。
  赵王收到赵军兵败的消息之后,他颓然的坐在王座上,想吩咐人去请平原君和平阳君,顿了下,下令道:“去请上卿廉颇。”
  廉颇因为之前的长平之战只防不攻被赵王冷落一年多,此时赵王已经吃够了兵败的苦头,又终于想起了这位老将了。
  赵王:“爱卿以为,赵秦之战该如何呢?”
  廉颇:“老臣以为,不如拒长城以守,防止秦军继续来围攻邯郸。”
  赵王不虞:“将军就不能率领我赵军攻打回去吗?”
  廉颇:“之前秦军之所以兵败,是因为郑安平为将,如今秦军换将,兵力又高于我军数倍,如果要攻打秦军,我军至少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兵力和军械,才能与之一战。”
  意思是秦军之所以让赵军熊起了一回,都是因为秦军那边出了郑安平这个蠢货,但这样的好事不常有,要想从秦国那边占便宜,只有比它拳头更硬才行。
  但赵
  国现在,又如何能组建一支强军呢?
  就是强制性的将归赵的庶人们都征过来,他这里也没有足够的粮草做支应了。
  赵王:“将军以为,秦军会再次来围攻邯郸吗?”
  廉颇看了赵王一眼,才道:“据臣所知,此次为将者王陵,这是一员猛将,他一定会带领大军来再次围攻邯郸的。”
  赵王:“那就请将军,将秦军拒之长城以外吧。”
  廉颇:“诺。”
  王陵的确起了去围攻邯郸的心思,他已经收到消息,新晋小将蒙嫣和,从南阳征集了十万大军去支援王翦了,王翦那边不需要他再去回援,他便想趁机去邯郸溜达一圈,就是攻不下来邯郸,吓唬赵王一下也是好的。
  但是,赵王不知道打通了哪一根筋,竟然让廉颇来做守将,廉颇带着赵人守住了赵长城,他可就去不了邯郸了。
  无法,王陵只得继续驻扎安阳,一边重新布守新的防线,一边主持安阳的......春耕。
  主持春耕嘛,多么正常的事情,他们秦国能做将军的人,哪一个不是文治与武功并修的?
  但让王陵挠头皮的是,那些赵军女娘们,咋地越过赵长城,来我洹水种油菜花了?
  安阳附近经过这几个月的征战,看着荒凉了不少,到处都是无人打理的杂草,但你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安阳虽然荒凉,但之前赵离人们盖的房屋,搭的畜生圈,都没有损毁,更没有被烧掉,草丛中到处都是兔子鸡鸭做的窝,窝里藏着满满的蛋,有些院墙中,狗子们还在等待主人归家。
  王陵就,心情挺复杂的。
  将他们秦人攻打到荡阴的是这些赵人,没有毁损这些民居的也是这些赵人,如今他们秦人又打回来了,来这里种地的还是这些赵人。
  这些赵人可真让人想不明白,冲杀秦军的时候跟不要命一般,现在不打了,又想来占便宜了,哪有这么好的好事?!
  王陵下令:想在洹水附近种地的赵人,我秦人可提供种子和农具,但等收获的时候,必须留下一半的收成,否则,其所得全部没收,一粒也不给!
  赵人:好的将军,都听将军你的,只要能让我们有口饭吃就行。
  王陵:......行吧,反
  正安阳只是军事小城,只要不闹事,爱咋种就咋种吧,咱也不缺你们那口粮吃,更不怕你们起乱子。
  廉颇:秦人真是越来越不要脸了!
  河内重新安定的消息传回咸阳宫,秦王高兴的当朝大喝三声:“彩!彩!彩!”
  满朝文武大臣:“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秦王高兴道:“好,好,凡是参与此次征战的将士们,全部有赏。相国,拨付三万金送去河内犒赏将士们。”
  范雎应道:“诺。”
  范雎也是真心的高兴,河内有多么的富庶,只从上党开战开始算起,这几年河内军事征战、民生建设几乎能做到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内拨付粮草补给就能看出,中原河内,果然膏腴之地,富庶非凡。要是因为郑安平就就将这样一块宝地给丢了,他这个相国,也只有以死谢罪了。
  如今局面重新挽回,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有人却不想范雎高兴的太早。
  太子柱此时迈出一步,谏言道:“君父,此前郑安平降赵之事,如何处置?”
  范雎神情一僵,退回站列,低头不语。
  秦王看了范雎一眼,道:“寡人说过,国中上下,再议论郑安平之事者,斩。太子是想违逆寡人之意吗?”
  太子柱忙道:“儿臣不敢有违逆君父之心,只是,郑安平可以不提,他率领的一起投降的一万多秦军卒,可都是我老秦人,他们是军卒,不得不听主将的命令行事,未必是心甘情愿的投降赵国。如果我们将他们从赵国赎回来,让他们归家与家人团聚,郑安平投降赵国之事,才算是处理的尽善尽美,想来范相心中的愧疚也能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