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肉文屋 > 穿越重生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 第64章
  滨海这里,收藏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往远了说,这座城市在古代一直有文化流传,不管是儒家文化还是宗教文化,都有保存到今天的遗迹。
  到了近代,仅仅是城市开埠以来,有一百多位清代遗老在这里居住。他们留守东西可不少。这幅扇面的作者——王垿,就是其中代表。”
  他开始讲扇面的内容。
  周围人的注意力,很快被他的语言吸引。
  杨老从内容,又讲到纸张、墨色、笔法。
  “王垿的书法,圆润里见清劲,独具个人面貌。深合当时的审美情趣,雅俗共赏,广受追捧。世人将其形体长方,端庄秀丽的正行书称之为垿体。”
  他说了一会儿,可能觉得口渴,就停下话头,端起茶杯喝茶。
  董明趁他休息喝水的空,开口询问:“杨老,王垿的名头,我们也听说过,本地的收藏家,给我们推荐过王垿的书法。但是,我觉得他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是不是低了一些?”
  杨老摇头:“不能这么说。王垿的名气,在清朝那会儿就已经很大了。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清末流行京城的新谚。垿,就是书法家王垿。
  他是光绪十五年己丑科进士,后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法部右侍郎等,1912年至滨海定居。他晚年隐居滨海,离开了国家中心,名气慢慢被掩盖了。但随着时间迁移,还是会被人们发现他的价值。”
  王问说道:“杨老说的对,王垿的书法在当时很受追捧。老北平的绸缎庄瑞蚨祥,津门的谦祥益等牌匾皆出其笔端。
  与那些逊清的贵族遗老不同的是,王垿晚年从不过问政事,寄情于山水与书法之间,他鬻书自济,其价甚低,不论求者是巨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见钱即写,有求必应。所以,作品存世量比较大。相对容易找到真品。我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几十元就能买到王垿的对联。”
  杨老说道:“随着国家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重视。王垿的作品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董明说道:“看来,本地名人的作品也得注意收集。”
  常被说到:“我很早就注意本地名人的作品。刚才杨老说了王垿的作品,我也就献丑一次。我收藏了刘廷琛一幅作品。听说他是和王垿齐名的人物。刘廷琛的后人,一直在滨海生活,这幅书法是从他们那里买来的。”
  几位鉴定师也被引起了兴趣。
  “常先生,今天把作品带来了?”
  常涌说道:“我也看不出真假,辨不出好坏,想借着今天的机会,让大伙儿帮我分辨真假。”
  他对常贝,使了个眼色。
  常贝起身,从带来的箱子中拿出了一个横批的卷轴。
  他把卷轴在桌面上打开。众人都围拢过去观看。
  沈瑜也站起来看了一眼,从虚拟地图上确认,作品是真的。
  再看结尾落款的地方,像是刘廷琛和朋友人聚会时,所留的诗文作品。
  众人看过之后,再次落座。
  杨老赞叹:“这幅作品应该是真品。刘廷琛是位很有意思的人。
  光绪二十年中进士,在清朝做过陕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监督、学部副大臣等。
  清朝灭亡后,他忠于逊清,不事民国。袁世凯欲称帝,派人游说,其坚拒不出。张勋复辟,他又积极奔走联络,并出任内阁议政大臣。复辟失败,始有悔意,深居简出,潜心书法、读书和著述。
  他书法造诣颇深,且在书法理论与实践方面有独到见解。其以草书著称,与其父刘云樵并称两代草书。这张作品就是能代表他书法造诣的草书作品。”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可惜呀!听说在滨海居住的遗老中,有三翰林的美誉。今天看了王垿的书法,刘廷琛的书法,但是,没能看到吴郁生的书法,有些可惜呀。”
  刘老板说道:“杨老不用惋惜,您在滨海多留些日子,总能找到吴郁生的作品。”
  杨老说道:“这种事情要随缘,不能强求。”
  于老师说:“看过了书法,咱们也看看陈老师的收获?”
  他转头对陈老师说:“老陈,把你的收获拿出来,给大伙鉴赏鉴赏吧?”
  第37章 石叟款老子铜像
  陈老师笑吟吟地打开了一个锦盒,捧出一尊高约20cm的老子像,放在桌子上,让大家欣赏。
  众人纷纷围拢上去。
  沈瑜也跟着过去看。这尊老子像曾经是他的目标,虽然被陈老师买走了,但他心中还是忍不住好奇。
  从人群的缝隙中看过去,见这尊铜像,是老子盘坐于青牛之上的造型。
  老子慈眉笑颜,神情怡然,一腿屈膝,一腿盘坐,左手扶牛背,右手持一如意屈肘置于胸前。身着的锦衣,以错金装饰,卧牛肚皮浑圆,贴于地面,回首望向老子,四条腿在身下弯曲,肌肉丰满,粗壮有力,牛尾贴于一侧后腿上,弧度柔和优雅。
  沈瑜换了几个位置仔细观察老子像的细节。奈何,些不是自己的东西,没有办法探查他它原本的秘密。
  游戏电子音响起:玩家发现老建筑的秘密,任务线索之一,老子铜像。是否延续任务?
  沈瑜权衡利弊,这个任务完成度已经超过百分之百。如果再费心思去弄,难免夜长梦多。文物虽好,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全占了,事情不能尽善尽美。想明白后,当下他点了结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