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肉文屋 > 穿越重生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 第1170章
  这件古玩在地图上显示为红点,沈瑜估算的价格是9万殴元。
  他对詹妮特说道:“这件古玩是清雍正铜胎画珐琅苍龙教子纹狮耳小炉。宽6.2cm。创作年代是18世纪早期。
  估价是6万~9万殴元。”
  詹妮特小声问道:“沈先生,您能不能说说更详细的判断,这样有助于说服卖家与我们合作。”
  第875章 景泰蓝深碗,仙鹤形香炉
  沈瑜听了詹妮特的要求,觉得这件小炉的价值非常明确,自己暂时也没有购买的想法,就把能看出来的一些信息说了出来。
  “这件铜胎画珐琅炉体量小巧,隽秀尔雅,玲珑可爱,胎薄体轻,为典型的清雍正时期铜胎珐琅器特征。
  作为一种造办处制成的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器,铜胎画珐琅的出现早于瓷胎画珐琅,由西方传入,受到皇室的喜爱,因此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研制金属胎画珐琅,画珐琅匠人及彩绘瓷器匠人中选拔技艺较高的工匠入宫参与制作,又吸收法国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内廷珐琅作,由此可见清代康、雍、乾三朝对珐琅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雍正及乾隆时期烧制出的铜胎画珐琅器物,冠绝有清一代。”
  詹妮特记录信息的时候,对于一些沈瑜翻译过的名词,有些不太明白,沈瑜又将一些名词用高卢语言能够随意相近的替代,这才把事情解释清楚。
  他注意到,德尼要鉴定的东西相对少一些,自己也不能再这么浪费时间,决定暂时不看那些显示红点的物品,先看在地图上显示为蓝点的器皿。
  他走到了一对仙鹤形香炉的近前。由于形状的原因,这一对香炉算是所有铜胎珐琅器中最高的。
  他边看边对詹妮特说道:“这一对香炉的每只鹤,都站在一个点缀着兰花和灵芝的彩色底座上,底座呈六边形,四周装饰着莲花卷轴和镀金花瓣-垂饰带,每只鹤的嘴里都叼着一根灵芝茎,形成一个烛台。白色的羽毛,带有密集的镀金线图案,单独制作的翅膀形成了身体背部开口的盖子,有小绿松石和大的深灰蓝色羽毛,类似于尾羽。80英寸。”
  他用测量工具量好尺寸,继续说道:“大约204.5厘米高。这是一对19世纪的巨型景泰蓝珐琅鹤形香炉。估价6万~8万殴元。”
  他心中默默计算,这件无款的香炉只要不超过15万殴元,就可以买下来。
  看詹妮特记录完,他又去看旁边的桌上的一件物品。
  这是一件栖息在栖木上的景泰蓝喜鹊。
  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站在栖木上整理翅膀。栖木从球形三脚架底座上升起,底座上装饰有蝙蝠填充的如意项圈和莲花卷轴,上面和下面有一条关键的条纹,整个支撑在圆形平台上,形成了一个类似装饰的圆顶支架,如意脚由如意围裙连接。
  他把看明白的信息告诉詹妮特,又说道:“这是18世纪(清乾隆时期)一只栖居在栖木上的景泰蓝喜鹊。高:27.3厘米。因为没有款识,估价2万~3万殴元。”
  他的心里价位是只要不超过10万殴,就可以买。
  按照分类进行鉴定,沈瑜鉴定的速度越来越快。当最后一件珐琅器皿鉴定完毕,他数了数,一共27件铜胎画珐琅器皿,成对儿的算一组。
  这里面,有部分器皿有明确的年代款,其他的没有款识。按年代划分,大部分都是清中期或清晚期的,也有少量明代和清早期的。
  从造型来看,有仿生造型的和仿古造型,花瓶、灯笼、香炉、香薰种种功能都有。
  其中,造型最为奇特的是一个罕见的景泰蓝仿古凤形花尊,是乾隆时期的仿古珍玩。尊的主体是一只凤凰的形状,栖息在两个轮之间的轴上,由插入尾部的较小轮支撑。装饰着仿古卷轴和勾勒出下翻尾巴的宽条纹。翅膀上有蓝色的羽毛,一对绿色的仿古鸟纹浮雕在饕餮面具旁边。高29.2厘米,
  沈瑜的估价是6万~8万殴元,他的心里价位是30万殴元。
  他看德尼还没有完成鉴定工作。另一边,小埃德蒙刚才出去了一会儿,现在又回到这间房间。詹妮特正在把沈瑜鉴定得出的信息进行汇总。
  沈瑜走到房间外面,拿出自己带的杯子喝水,准备休息一会儿。
  同时,开始琢磨要预备多少资金,才能买下自己最想购买的几件东西。
  他预计自己至少要准备100万到150万殴元。不过,伦顿伦敦那边的资金,还没有转过来,这笔钱应该从哪儿出?
  过了一会儿,詹妮特过来找他。
  “沈先生,我看到您鉴定的这批物品里面,有两件东西的估价很高,想跟您确认一便。”
  她拿着汇总起来的资料给沈瑜看。
  沈瑜看到詹尼特标出来的两件东西。
  明代的景泰蓝深碗,康熙时期的景泰蓝贯耳大瓶。
  他记得,这两件东西在地图上显示为橙红光点,预示未来有升值空间,他很想买到手,但是还是按照当前的市场价给出了估价。
  沈瑜说道:“没错,这两件东西的估价的确很高。但是,我的估价也有一定的理由。”
  詹妮特说道:“沈先生,我不太明白。这只碗估价是30万至50万殴元,可是,无论从造型还是材料上都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沈瑜心想,它在未来能超过百万殴元。
  他对詹妮特说道:“可能我没有解释清楚。首先,这是一件精美罕见的景泰蓝深碗,明代的,时间大约是15-16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