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肉文屋 > 历史架空 > 争魏 > 第906章
  诸事草创,自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不过大致框架算是定下来。
  汉承秦制,魏承汉制。
  每一个制度都是经过不断试错和沉淀的。
  都是要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不接地气,只会过犹不及。
  随后杨峥穿着冠冕,祭拜了天地和祖庙。
  甘露十年三月二十,秦王杨峥登基称帝,年号煌武。
  第六百八十八章 丰年
  杨峥登基,司马炎和孙皓一点表示都没有,这让杨峥觉得有些没面子。
  既没有发檄文叫骂,也没有在边境军事挑衅,安静的出奇。
  当然,司马炎若是先叫骂,只能是自取其辱。
  杨峥这么多年孜孜不倦的曝光司马家的各种黑料,一口黑锅接着一口的扣上去,司马炎想洗白也洗白不了……
  亏心事做多了,反而有了些自知之明。
  反倒是钟会送来了一份贺表。
  这厮进入江东之后,简直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
  孙皓视他为救命恩人,外人根本插不上话,心腹万彧心生嫉妒,挑拨离间,声称钟会乃再世董卓也,不安好心。
  但钟会玩阴谋诡计堪称祖师爷。
  万彧根本不是对手,又不是士族出身,没有后台,反被钟会诬蔑,被孙皓夷灭三族。
  江东瞬间安静了许多,没人再敢找钟会的麻烦。
  其后,孙皓以陆凯为左丞相,钟会为右丞相。
  国事交由陆凯、丁奉打理,自己专心与钟会游猎。
  吴国反而安定了一些。
  原本孙皓有意迁都武昌,被陆凯、陆抗、丁奉等正臣劝阻,钟会亦言武昌抵进前线,城池残破,江东物资运转不便,比不上建业的富足。
  孙皓然其言,在丁奉的迎接下,与钟会一同返回建业。
  钟会部曲则留在柴桑。
  江东士族原本对钟会心有余悸,但他孤身往建业,又力劝孙皓,还带回合肥作嫁妆,吴国群臣对其渐生好感,丁奉对他也无话可说。
  钟会倾力结交江东士族,文彩武功都当世之选,一副老好人模样,在吴国声名鹊起。
  江东原本也有很多士人是汉末从中原逃难而来,对钟会有天然的亲近感。
  吴人将其比之于鲁肃。
  孙皓和钟会的心思杨峥心知肚明。
  既不想太招惹晋国,也不想招惹秦国。
  东西大战越来越近,他们静观其变就好。
  这对秦国而言也无所谓,眼下形势,秦国肯定不会主动攻打吴国。
  时间是站在均田制这一边的。
  大家各守各的一亩三分地。
  煌武元年四月,朦胧春雨当中,春耕开始了。
  无需官府劝导,很多百姓自行开垦了荒地。
  每一里都有一农社,农社中有耕牛和铁质农具,以接近免费的价格租赁给百姓垦荒。
  农社的功能不止于此,还以市场最低价售卖种子。
  为贫民提供贷款。
  杨峥曾在后世看过一篇文章,古代土地兼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高利贷。
  尤其是天灾时,农民欠收,地主豪强发放高利贷,利滚利,没两年,附近的地就全部归豪强所有。
  高利贷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
  孟尝君在封地内向百姓发放贷款,作为奉养三千门客的财源,某年封地收成不好,但孟尝君仍“得息钱十万”。
  到了汉朝,汉景帝刘启平定诸侯叛乱,连军中将军都借过高利贷。
  汉景帝还专门对借贷利息的高低定下过规矩。
  秦国本就商业发达,持续两年的灾祸,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触手伸向百姓。
  不过杨峥对民间的控制是前所未有的。
  地方基层的里长、什长、伍长,都是杨峥亲军出身,有些还是宣义掾。
  宣义掾没有俸禄,却成了他们荣誉的象征,主动向上级汇报地方出现的各种歪风邪气。
  所有杨峥能最快时间反应。
  什么大耳窿、驴打滚、羊羔息、坐地抽等等手段,让杨峥叹为观止。
  时代不一样,但人性的贪婪却是一样的。
  卫瓘很快就制定了法令,凡是利息超过一成半全都是高利贷,放贷者十倍本金罚没,举报者得三成。
  秦法严苛还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只是放出风声,民间高利贷便销声匿迹了。
  百姓因农事借钱可以到农社,商人因商业借贷可以到苏泓的钱庄。
  民间风气大为好转。
  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峥称帝后,真的给秦国冲了个喜。
  从三月到五月,节气都很正常,该下雨就下雨,该放晴就放晴。
  关中难得的安宁不少。
  百姓得到农社的支持,开垦的荒田,用来种桑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养着鸡鸭鹅猪,池塘里养着鱼,后山上养着羊。
  一些府兵的家眷还蓄养了牛和马。
  杨峥视察渭北的村落,只听见到处都是犬吠声和孩童的嬉笑声。
  连续两年的灾祸,覆盖的面积也渭水以北,旱灾也不是赤地千里,官府应对得法,至少没出现饿殍遍地的场景。
  所以今年年景好起来,百姓瞬间生机勃勃。
  杨峥能感觉国力正处在爆发状态。
  一个很明显的讯号,就是青年和孩子增多了。